2013年10月於鐵花村音樂聚落裡成立了「木 X空間」,在這裡,聚集了許多台東在地的木工坊,以漂流木作為素材,實用傢俱、傢飾作為發想的創作基底,以大山大海作為養份,將質樸的好,激發成為能量,讓每個走過這塊土地的旅人,看見木頭與空間最直接的對話。
從太平洋上撿回來的漂流木,是「木 X 空間」在台東發芽的故事開端,如何延續眼前這根木頭的生命,是每位創作者回饋大自然的給予最直接的一種方式。所以,從不同的作品你會看見不一樣的生命力,這就是漂流木讓人看見事物本質的力量,質樸卻又不平凡。
而從單件作品擴散,則是空間的延伸,「木 X 空間」以漂流木傢俱為主體,小件傢飾作為裝點之用,期待在每個角落,都能溫暖每個人最親密的「家」

利嘉黑羊工作室
成立於2012年,位於卑南鄉利嘉村,黑羊(Black sheep)意喻與眾不同或非主流族群。理念緣起於原住民部落的傳統概念「分享」,期望藉由簡單的設備場地、現有的當地素材及社區單純的合作心態帶給需要的人創作的可能及微薄的利益共享。
黑羊工作室在「木 X 空間」的作品展示以大件傢俱及創意傢飾為主,其風格因創作者而異,無特定表現,但主要以複合媒材方式呈現,舉凡台東當地豐富的天然素材抑或回收的工業零件都是創作的元素。黑羊工作室透過技術上的相互協助及美學理論的彼此討論,希望作品充份展現創作者的思想表達。

阿水工房
阿水與團隊,用漂流木出發,結合在地元素,以「簡單生活.重拾手感」為本,希望帶給大家不同以往的木質生活。阿水的創作主軸以原住民精神出發,同時,希望透過阿水工房營造台東藝術家自由創作與交流的空間,落實藝術文化的在地實現。
在「木 X 空間」裡,可以看見其質樸且細膩的小件傢飾,亦可看見粗獷且豪放的作品呈現。從原住民母體的思考模式出發,阿水工房善用大自然賜予的素材,順著材質本身的給予進行創作,並結合木與鐵的剛柔邂逅,達到作品間完美的平衡。在這裡的每件作品,不儘儘是阿水工房的精神呈現,亦期待大家回頭看見作品裡最初的感動。
.jpg)
向陽薪傳木工坊
2008年莫拉克颱風後,面臨百萬噸漂流木處理問題,因此在各界的協助下,成立「向陽薪傳木工坊」,使用漂流木作為材料,做成漂流木傢俱或是精緻小巧的小物等,重新賦予漂流木生命。木工坊成立在廢棄的多良國小,那裏是個人口外流嚴重的部落,透過以社區為基礎的工作坊,藉由傳統文化開發產品的同時,也讓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繼續,創造了在地工作機會,讓越來越多族人能返鄉,留住人也留住生長的記憶,對這塊土地產生情感和認同。
.jpg)
石山部落木工坊
依山、傍海、臨溪的石山部落,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的推動,在部落裡成立了編織工坊及木工坊。婦女們將傳統的阿美族編織和現代材質結合,創新成實用的籃子、飾品等;男士們則把漂流木製作成大型木雕作品,或是保留漂流木原貌紋路的小傢俱或木盤。石山部落(Kakawasan)的工坊不僅讓族人們有了創作的可能,同時也延續了傳統工藝的生命。
在「木 X 空間」裡,石山部落的作品以木盤、餐盤及板凳為主,除了以實用為考量進行創作,亦可從順著漂流木形體流瀉出的板凳樣貌,感受族人們尊重大自然給予的真誠態度。
台灣好基金會鐵花村 台東市新生路135巷26號 089-343-393
木 x空間 (鐵花小舖) 週二至日 14:00-2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