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我們所想要的生活?」信儒訴說著和夥伴在成立之初,直到現在,仍藉由這個簡單的問題,來確認「林果良品」建立時的初心和核心價值。核心的價值來自於他們想傳達的想法:工匠精神,愉悅生活,朋友關係。
老師傅是手工製鞋產業的靈魂
台灣鞋業代工廠曾經走過一段繁華時代。隨著時代潮流的演進,代工代銷模式也跟著式微。縱使舊的展示台消失了,但老師傅們擁有的技術和經驗仍存在著。信儒是鞋業第二代,對鞋子的情感來自孩童時代,曾為製鞋的老師傅們的手工技藝和精良技術感到驕傲。在速食消費的時代,工廠外移的狀況下,開始思考新的舞台,希望讓老師傅的好手藝得以傳承發揚。
因為實驗的性格加上電子商務的新概念,站在男性使用者的立場思考買鞋子這件事,而變成很不一樣也很特別的新開始。林果良品在找尋到中山區巷弄的店之前,其實搬了幾次不同地方,都只個工作室或試鞋空間,沒有店面,暱名為男仕們專屬的「秘密基地」。信儒開玩笑說道男子不隨意脫下鞋子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會變回男孩子而不輕易卸下防護罩吧!剛好讓男仕們試鞋,買皮鞋是一種可以在特別保有私人空間下進行並完成的事,輕鬆許多。
曾經,我們接收大量商業性的資本主義,賺取金錢為最大勝算的時期結束後,發現太過樂於接受他人標準,而少於衡量其適合自己的程度。林果良品也同樣地思考著類似的問題。在長期為台灣男仕手工製鞋的經驗下,製鞋師傅以台灣男仕腳型為藍本,製作符合台灣人腳型的楦頭,融入歐美流線外型,選擇具細節質感的料子,堅持偏向有半號的英國尺碼,為完成一雙合腳的好鞋,大約需100多道的製作步驟,經由師傅的細微手感和工序,25天的耐心等待,才能產生一雙精良的皮底鞋。這樣完成的作品,連結了擁有者和製造者之間對於皮鞋的共同語言與能量。互相成為物品的支持者,物品的歴史,被描寫於各自的生命時刻裡。
早期美好鞋工藝時代,更多的是對人的情感與溫度
對於師傅的手工製鞋,已愛不釋手,很想和更多人分享,讓更多人瞭解,最初只是希望有個對外經營的空間。最後落腳在中山區巷弄裡,意外地發現人和土地的連結,生活的美好就在周遭。現在位於中山區巷弄內的這個舊建築物,搭配林果良品為呈現師傅手工皮鞋的質感而存在的原點。三層樓的老舊建築,已年久未修繕,充滿著鬼魅的氣息,可移動的磚塊牆,白蟻窩,神秘的吊燈,可能被評估為有點危險的環境,對信儒來說的不可測因素,是更讓人興奮的事,就像發現自己想要建造的基地一樣。
在這一切的過程當中,還有外國朋友,買了皮鞋回去後,穿上它照了相,和我們分享,因為這歐洲國家的客人的名字和林果很像,印象很深刻,也是很不可思議的經驗。發現自己工作,不止和直接相關連的人產生緣份,或許是因為成熟能量的發揮,有著雙層效應。也認識到有緣份產生關連的人的故事,例如做襪子的夫婦,工具製作的師傅等。同樣對物的依戀,想和別人做不一樣的東西的人們。發現隨著時間的變動,感覺到經歴什麼故事或許比留下什麼故事來得重要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