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港國際書展「我們一起悅讀的日子」交流之旅

屏東少年首訪香港國際書展,「我們一起悅讀的日子」深度認識香港。
第一次,十六位屏東的國中少年,受邀赴香港國際書展參加「我們一起悅讀的日子」,與香港1000個國中小學生、貴州30位中學生交流。



 
7/25潮辦辦理交流成果分享會,除了16位少年與同行老師,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夫人陳啟蓓女士、作家龍應台、潮榮聯合診所梁應鐘院長、屏東縣教育協會林榮洲理事長、南榮國中董事長陳純婉、南榮國中校長張顥騰、南榮國中執行長陳純適、潮州國中林榮如校長、光春國中楊惠萍校長、南州國中黃慧瑄校長都親自出席參加。

台灣好基金會李應平執行長開場主持


香港國際書展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國際書展,是兩岸三地出版產業的盛事,同時邀請華文世界作家辦理「名作家講座」,2018年台灣受邀作家包括龍應台、駱以軍、幾米、胡晴舫等人。今年書展參觀人數超過100萬人次。由香港亞洲週刊舉辦的「我們一起悅讀的日子」自2010年開始辦理,每年邀請1000個香港國中小的學童免費參觀香港國際書展,培養兒童少年的閱讀興趣,種下他們寫作的種子。

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夫人陳啟蓓女士


今年,亞洲週刊首次與台灣好基金會合作,跨海邀請屏東的少年們前往香港進行為期5天〈7/18-7/22〉的參訪,不僅出席並以兩天時間沉浸在書市選書,主辦方也提供學生購書卷(獎學金)港幣150元選購自己喜歡的書籍,並特別安排兩岸三地知名兒童文學作管家琪(台灣)、黃虹堅(香港)、殷健靈(上海)以「歷史」為脈絡與來自台灣、香港與貴州的少年們分享創作歷程。

致贈感謝盃給予大力贊助活動的梁應鐘院長


五天裡,少年們走訪了香港科學館、香港歷史文化館、私立培僑中學,重要旅行景點香港文化中心維多利亞海灣、太平山頂、金紫荊廣場、淺水灣等等,從教育、文化到庶民生活,都有深度的體會。


此次,與香港交流則以「龍應台的作文課」為基礎,由潮州國中、光春國中、南榮中學以及南州國中推薦上過作文課的16位學生參加。
 

學生成果分享─南榮國中劉彥妤


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夫人表示,所謂城鄉差距最大的關鍵也就是機會的不平等,台灣好基金會希望能夠扮演一個資源網絡平台,將台灣的與國際的資源,帶入台灣不同的鄉鎮,與在地共好、共榮,除了感謝梁應鐘院長支持這次的活動讓少年們能夠成行,同時,也很高興少年們第一次走進香港與香港國際書展,開拓了視野,也對與台灣比鄰而居的香港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未來,台灣好基金會也將繼續為屏東的創新教育盡一份心力。資助此次交流的梁應鐘院長期許此行赴港交流的學生能夠具備開闊的視野,把這次的參訪觀察變成帶得走的能力,在未來的路上好好發揮。
 

學生收穫分享─潮州國中陳若懷


四位分享交流與觀察的學生,南榮國中劉彥妤說「看見了教室裡看不到的內容,也發現香港其實是個美麗的文化古都。」南州國中陳芊予說自己是「第二次到香港,但這次赴港交流卻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與同學同行,第一次參加香港國際書展,也是第一次發現香港和過去印象完全不同。」光春國中廖儀婷則對於香港人大量運用大眾運輸工具印象深刻。潮州國中陳若懷則對來自香港、貴州與屏東的兩三百位中學生一起寫作文的專注與投入印象深刻,並且深深感動。

龍應台老師分享


甫從香港國際書展回到潮州的作家龍應台說,中華文化兩千年裡,鄉村教育和文化的繁衍與繁榮,最重要的力量來自三種人,第一種是在地殷實的商人,就像梁應鐘院長;第二種是少小離家外出發展,成功後回鄉貢獻的人,例如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聯發科蔡明介;以及讀書人走遍五湖四海後又回到鄉村來傳播文化的人,譬如龍應台。這三種人一起繁衍鄉村裡的文化和教基礎,台灣好基金會的「潮書院」就是具體而微的事證。


 
龍應台也分享在香港與一位科學家的談話,龍應台認為教育不是錢砸得多就可以了,自由、創意的環境更重要。欠缺了奔放的思想不但不會有作家、哲學家、藝術家,甚至不會有一流的科學家。她說「在我的心裡更希望鼓勵在第一現場從事教學的老師們,如何保持孩子們奔放的創意、個性的自由和思想的辯論,是我們要一起努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