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屏東小鎮長大的孩子──柯文昌與蔡明介,2016年帶著台灣好基金會與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回鄉啟動「大潮‧南根計劃」,從自己的故鄉潮州和南州做起,豐富潮州與南州的人文與科普教育資源,同時,編織‧南文化紋理,一步一腳印促進地方創生。

近鄉情怯  把功夫練好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在他所寫<庄腳囝仔的台灣好>一文中說「我是在屏東潮州成長的「庄腳囝仔」。年輕時,在美商公司做事,因為工作的需要,跑遍全世界。不管在哪個國家,哪個城市,每晚睡覺時,首先浮出眼前的經常是綠油油的稻田,和一張張台灣庄腳人質樸、樂天、認命的臉孔。中年以後,開始有了很難跟都會成長的家人說明白的鄉愁。」老家始終在潮州的柯文昌經常回屏東去看在潮州法興寺出家的母親,2008年,93歲的柯媽媽在午睡中往生,柯文昌驚悟到時間無情、也體認到對台灣庄腳的掛念和關心,不能再空談等下去。所以,二○○九年的春分成立了「台灣好基金會」。過去七年,台灣好基金會以「台灣好,店」為台灣各鄉鎮好物在台北開闢舞台,同步深耕台東,鐵花村、池上四季與池上藝術村與在地共榮共好。很多人問柯文昌為什麼沒有選擇「屏東」開始,柯文昌總是說「近鄉情怯,我把功夫練好了,一定回去。」
 
2015年4月,台灣好基金會租下了屏東潮州三山王公廟旁的老房子成立潮州辦公室後,柯文昌興奮的找了好交情的屏東同鄉、隔壁南州小鎮出生的老友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一起回鄉貢獻。老家仍在南州也熱衷扶助原鄉、弱勢家庭、推廣科普知識的蔡明介聽到要為故鄉做事,立刻一口答應。因此,台灣好基金會與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聯手推動「大潮‧南扎根計畫」,從教育著手,導入人文與科普教育資源,希望喚起在地文化的保存,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土地,熱愛自己的故鄉,讓來到潮‧南的人都能感受屏東美好的鄉鎮文化。
 


屏東─台灣最南端的地方 最掛心的故鄉



蔡明介董事長與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夫人陳啟蓓女士連袂出席「大潮·南扎根計畫」周年暨南州國小開田記者會。蔡明介董事長致詞時表示,他是在台灣最南端出生的孩子,從小對於土地、陽光就有深厚的情感,即便北上創業,創立國際級的企業,台灣最南端的故鄉仍然是時時掛心的地方。

聯發科技2001年成立基金會之後,長期關注台灣的教育議題,也特別關心屏東老家的孩子們的教育與環境,十餘年來在屏東地區已經挹注將近1億3千萬元,用來提升教育以及幫助弱勢等。蔡明介特別勉勵家鄉的學童,要從認識自己的家鄉開始,並且勇於向外探索,吸收課本以外的知識。這次有機會和柯董事長與台灣好基金會一起推動「大潮·南扎根計畫」,蔡明介希望能讓孩子對於故鄉的人文環境有所理解,也藉由校田的耕作,讓環境永續的概念深植大家的心中。

2016年起,大潮‧南扎根計畫陸續在屏東潮州與南州的小學導入環境教育的「神農計畫」、人文與美學體驗的「藍天教室」,以及知識分享的平台「潮書院」,同時,透過一步一腳印的小鎮探訪,編織潮州與南州的文化紋理,向來到潮‧南旅行的人說​南方鄉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