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池上造個夢吧!讓池上從米之鄉變成文化之鄉

池上四季耕耘「參與建立美好的『鄉鎮文化』,使居民和旅客都能從容共享鄉鎮的生活,同時深深感受到台灣的好。」這是台灣好基金會的宗旨共識,會有這樣的觀念發生,是因為我們與池上的夥伴們共同努力了多年,在池上我們看到了這個夢想的可能性。


單純的想法卻是可能實現的夢想

一開始,其實想的很簡單。只是希望更多人來到池上,親身體會池上的美,而不是吃完便當就離開了。池上的夥伴希望有外來的活動,讓池上居民更以身為池上人為榮。因此2009年,我們在秋天金黃的稻穗上,邀請鋼琴王子陳冠宇演出,讓大家發現,原來台灣的鄉鎮,可以有如此得天獨厚的舞台,此畫面也躍上國際媒體《時代雜誌》的網站上。這一次,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結合美景和在地的人文特色,讓文化在鄉鎮深耘、發光,是一個可能實現的夢想。


池上在地好夥伴

多年來,台灣好基金會獲得池上夥伴的支持,沒有在地的協助,也就沒有目前優渥的成果。他們積極參與池上活動的討論與執行,首先是「池畔驛站」主人賴永松、池上有機米最早的推手梁正賢、「池潭源流協進會」張天助和「池上書店」的曹菊苹,至今他們仍是池上各個活動的核心人物。之後,「解說員協會」的吳宸中、陳秋菊、盧美琪,「萬安社區」總幹事魏文軒、「萬安村」村長魏榮增,還有重要的池上鄉公所和池上鄉農會……等等,也成為這些夢想的主要推手。


四季活動持續舉辦

池上四季耕耘後來,台灣好基金會結合交通部觀光局,及民間企業「普訊創投」的資源,與池上在地夥伴一起動腦、討論,發展出符合池上傳統農家作息的「四季活動」。讓大家可以一年多次來到池上,欣賞池上四季更迭的景色,甚至停留在池上,細細發掘池上居民的熱情和人文。「池上春耕野餐節」我們邀請大家來到大坡池畔的草地上,吃著米食點心,以湖面為舞台,欣賞樂團演奏,渡過輕鬆的午後。「池上夏耘米之饗宴」結合池上媽媽們的手藝和五星級飯店主廚的創意,舉辦與眾不同的特色「辦桌」,也與池上共同歡迎每年到池上駐鄉的藝術家們。「池上秋收音樂會」在伯朗大道旁一望無際的稻田上,以金黃的稻穗為舞台,邀請國家音樂廳等級的團體,展現人與自然最和諧且驚艷的表演。「池上冬藏」則以「藝術家駐鄉」為主。


創造無限可能的藝術家駐鄉

池上四季耕耘四季活動是以池上之美為出發點,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池上。但池上的在地夥伴與我們也開始想:如何讓這樣的城鎮更美好?如何讓文化和生活結合,成為池上的特色?所以開始邀請各界的藝術家們到池上Longstay,希望藝術家們可以和池上的居民們互相學習,體會彼此的生活態度,讓藝術家們深刻體會鄉鎮的美好,也讓池上居民們感受藝術家們的創意。目前到池上駐鄉的藝術家有長期致力「台灣文化觀光」的嚴長壽、「自然生態作家」劉克襄、「客家音樂創作者」林生祥、「社區營造工作者」盧銘世、以《練習曲》掀起單車熱潮的東明相、「知名旅遊作家」舒國治、「屢獲音樂大獎」的雷光夏、擅長「以當地食材創造美食」的莊月嬌、「建築規劃」專家蕭有志、「知名插畫設計師」洪添賢。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美好的「鄉鎮文化」。


歡迎您來池上與我們一起創造夢想

2012年,池上秋收音樂節邀請「優人神鼓」演出,創下池上參與活動的人數紀錄。2013年,「雲門舞集」林懷民將以池上為靈感,創作最新作品,也將在池上稻田中演出,讓池上成為台灣甚至國際上值得造訪的小鎮。

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像池上的鄉鎮,讓台灣的人文之美,從鄉鎮開始發芽,也希望大家到池上能多停留一點時間,慢遊池上。